一、单位及团队简介
广西科学院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的正厅级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南宁气候温和,夏长冬短,四季常青,满城绿意盎然,因而享有“绿城”的美誉,并且是首批获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城市之一。南宁还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长期举办地,扮演着中国面向东盟国家的重要门户角色,是环北部湾沿岸的核心城市之一。
广西科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非粮生物质利用、生物技术、绿色化学工程及应用微生物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承担了国家和自治区多个技术研发平台的建设、运行及支持任务。研究所与企业合作共建的“非粮生物质酶解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23年4月成功重组为“非粮生物质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真菌生物学创新团队以重要病原真菌为研究对象,开展药物靶标的鉴定、抗真菌活性成分的筛选和新型防控策略等研究。此外,团队还致力于多糖的功能评价、非传统酵母的改造,以及酶工程应用等相关研究。
团队负责人房文霞,二级研究员,广西科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硕士生导师。自2017年回国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3项。共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arbohydrate Polymers,mBio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SCI论文57篇,中文核心5篇。获得2023年广西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排名第1),第十七届广西青年科技奖,广西杰青,八桂青年拔尖人才,2024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现因研究需要,诚聘海内外博士或博士后5名以上,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并协助指导研究生。本招聘按照自治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相关办法执行,招聘公告长期有效。
二、招聘要求
科研骨干岗: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兼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
博士后:符合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博士后入站条件。
专业要求: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遗传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细胞生物学、糖生物学、天然产物化学、药学等相关专业。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实验动手能力,研究能力强。
三、岗位职责与优势
团队具有多个研究方向,具体岗位职责根据应聘者研究背景决定。应聘者需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入职后可专注科研,无教学任务,上升空间大。
四、应聘基本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守宪法法律法规,拥护党的领导,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爱岗敬业、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及奉献精神;
(四)具有招聘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及身体健康条件;
(五)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六)特殊需求人才可一事一议;
(七)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人员,不得报考:
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2.受党纪、政务(纪)处分,处分期未满的;
3.曾被开除公职或学籍的;
4.因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审查的;
5.报考招聘岗位后即构成回避关系的;
6.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其他不适宜报考的情形。
五、报名
(一)报名时间:长期接受报名。
(二)报名方式:通过邮件报名,应聘者请将应聘材料(具体要求详见附件1)发送到邮箱:wfang@gxas.cn,邮件主题请注明应聘真菌生物学创新团队岗位。应聘者须对所提供的材料和填报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如有弄虚作假或者故意隐瞒相关信息的,一经查实,后果自负。
六、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由各招聘领域专家组织进行,通过资格审查的应聘者,不得再进行资料修改和改报其它岗位,工作人员将通过邮件、短信等方式,反馈审核信息。
七、面试、考核
面试主要测试应聘者履行职责所必备的专业能力,考核主要考察应聘者的政治思想表现、道德品质以及与应聘岗位相关的业务能力、工作实绩、岗位匹配度等情况。具体时间、地点和形式另行通知。
八、体检
根据面试、考核综合成绩从高至低,按招聘岗位拟聘人数1:1的比例确定体检对象,由人事部门统一组织前往有资质的医疗机构体检,费用由个人自理,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标准执行。
九、公示
体检合格者,确定为拟聘用人员,公示7个工作日。
十、聘用
经公示无异议人员,择期办理入职报到手续,签订劳动合同。
十一、相关待遇
1、符合政策的博士或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可申请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具体以自治区相关政策为准),享受自治区相关事业单位待遇。
2、符合政策者可申请广西青苗人才普惠性支持经费(个人生活补贴10万,科研经费30万,具体以自治区相关政策为准)。
3、博士安家费25万元。
4、根据工作业绩享受课题绩效、团队津贴。
5、符合条件规定的人员,可安排购买我院及区直机关政策性住房。
6、缴纳五险一金,享受带薪年休假,每年单位组织免费体检一次。
7、职称晋升渠道通畅,发展前景广阔,出站博士后可直接认定高级职称。
十二、其他事项
监督电话:0771-2503795、2503920。
十三、联系方式
电话:19317433637(房老师)
邮箱:wfang@gxas.cn
附件:1.应聘材料须知
3.博士后人员申请材料----详见:广西科学院2025年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公告
广西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08年6月经人社部批准设立。博士后是青年科技人才生力军,热忱欢迎国内外优秀博士人才应聘广西科学院博士后岗位,切实服务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招收方向
围绕海洋、生物技术、生态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高性能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方向招收博士后人员,优先支持非粮生物质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学科建设方向招收博士后人员。2025年拟计划招收5人。
二、申请条件
1.具备良好思想品德、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无科研失信情况,身心健康;
2.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已获得博士学位(三年内),或应届全日制博士毕业生(可提供学位主管部门出具的《同意授予博士学位证明》或《答辩决议书》);
3.进站后人事档案及人事关系转入广西科学院,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三、薪酬福利待遇
(一)博士后年薪税前21万元,其中我院提供年薪13万元(含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前给予博士后每月博士后补贴1000元和住房补贴1000元),广西博士后专项经费每年8万元;若获广西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桂博新计划”),补贴增至每年15万元。以上资助均为两年。
(二)按照有关规定为博士后缴纳社会保险。
(三)负责协调博士后子女入学工作。
(四)在站未认定职称者,出站后符合条件的可认定副高职称。在站期间成果突出,出站后可优先聘任至相关岗位。
四、科研资助
(一)在站期间可申请国家自然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等。
(二)对符合条件的博士后,可申报广西青苗人才普惠性支持政策科研启动经费,自然科学领域30万元/人科研启动经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10万元/人科研启动经费。
五、申请流程
(一)个人申请。申请人联系合作导师,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后,将应聘材料发送至指定邮箱。应聘材料包括:个人申请、简历、身份证、科研成果(文章、项目、专利、荣誉)、推荐信及佐证材料。
(二)进站考核。工作站审核后组织申请人参加进站面试考核。
(三)进站审批。工作站审批手续办理完毕后,由申请人登录“中国博士后”网站,注册个人信息并按要求提交进站材料,分别由工作站、流动站审核后报全国博管办审批,通过后办理进站手续。
(四)体检。体检要求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执行。
(五)签订合同。博士后进站手续办理完毕后,由工作站、流动站与申请人签订联合培养协议。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黄老师,电话:0771—2503917
七、单位简介
广西科学院成立于1978年5月,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的正厅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开展关键共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技问题研究、为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科研机构。
全院以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重点布局了海洋、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生物技术、生态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高性能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研究领域。内设7个管理机构,8个内设科研机构,2个独立法人公益一类研究单位,1个高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同时,拥有34个新型研发机构,其中,与地市共建分院4个、与院士团队共建研究院3个。
全院牵头建设各类创新平台63个,其中国家级创新研发平台4个、省部级各类创新平台33个、院建野外台站4个、科普类平台22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个)。牵头建设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色生物能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非粮生物质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苦苣苔科种质资源库。共同建设广西首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非粮生物质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参与建设省部级创新平台12个。
近年来,广西科学院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进一步推动改革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并重,实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创新力量,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科技资源,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办院模式,形成了良好的科技创新发展格局。汇聚各方优势力量,探索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新模式,逐步形成了分院模式、事业单位模式、民办非企业单位模式、院士团队领衔模式、非独立法人模式、合资公司模式等六类新型研发机构的搭建模式。建立的新型研发机构与院内创新团队积极互动,形成全院纵横网络联合发展的局面,形成全面服务产业、服务经济社会、服务广西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为打造国内一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声明:本站发布的招考动态来源于考试官方网站,本站整理编辑,若涉及版权或错误,请联系本站予以更改或删除。点击反馈

关注公众号